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经》同情弱者,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描写战争的诗歌中。与《荷马史诗》( )英雄形象不同,在风诗里,我们很少看到( )的将军

语文试题 06-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经》同情弱者,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描写战争的诗歌中。与《荷马史诗》(       )英雄形象不同,在风诗里,我们很少看到(        )的将军,也极少听到威风凛凛的胜利号角,却经常遇到思念家乡的战士、担心丈夫的妇人。比如《魏风·陟岵》中写战争在即,一家人依依惜别,出征的士兵一步三回头,父母兄弟站在家门口呼唤,“夙夜必偕”“犹来无死”,希望他别掉队、活着回来。这是战争之前,最普通的士兵一家发出的最卑微的(        )。在战争的裹挟中,他们无疑是弱者,但“体察人情,也善于表现人情”的诗人通过一个离别的场景,把弱者对战争所持有的态度出色地表达了出来。这一有声的画面,凸显的是小民的苦难和诗人无声的抗议。
此外,还有在田地里捡拾稻穗的孤儿寡母、失去了家园的流民、为政敌(        )的臣子等等,诗人一一记录下来,传唱他们的挣扎困苦。或许有读者会问,为什么要写这些弱者?看着不难受吗?诗人通过诗歌,为弱者发声,让他们的苦难为当政者所见。这便是中国人的古老诗情,深刻,善良却有力量。
《诗经》离我们远吗?也许文字上还有距离,但是中华先民于善良中体会的真挚、于世俗中提炼的深刻、于现实中迸发的力量却一直存在中国人的心底。它们由《诗经》所塑造,是中国人的“心灵底色”,是中华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于现实中体会的力量、于世俗中提炼的真挚、于善良中迸发的深刻
B. 于现实中体会的深刻、于善良中迸发的力量、于世俗中提炼的真挚
C. 于现实中体会的真挚、于世俗中提炼的深刻、于善良中迸发的力量
D. 于世俗中体会的真挚、于现实中提炼的力量、于善良中迸发的深刻
18.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心灵底色”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滥竽充数,这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它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在于一个“充”字。
B. 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C. 父母兄弟站在家门口呼唤,“夙夜必偕”“犹来无死”,希望他别掉队、活着回来。
D. 他在走进考场前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两句反复吟诵了好几遍。
19.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词语,表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凸显  仪表堂堂  企求  谗害 B. 突现  器宇轩昂  祈求  残害
C. 凸显  器宇轩昂  祈求  谗害 D. 突现  仪表堂堂  企求  残害
【答案】17. C    18. B    19. C
【解析】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