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曾点言志,没有说治国平天下的想法,却只提沐浴吹风歌咏,似有不学无术【甲】之嫌,而孔子居然还对他的话表示赞许,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语文试题 08-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曾点言志,没有说治国平天下的想法,却只提沐浴吹风歌咏,似有不学无术【甲】之嫌,而孔子居然还对他的话表示赞许,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而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可见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心理。那么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儒中有道,道中也必有儒,儒道互补并非中国文化两千多年来发展的結果,而是人性的使然。因此儒道两家在作为一种学术流派产生之始,甚至①        ,就开始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带着这个假设,我们再来看老子,也就能理解他说的“治国爱民”这些话了。而庄子虽然总是批评儒家,但也同意“德无不容,任也;道无不理,义也。"【乙】如果老庄真如他们所说的完全弃尘绝世,就应该像《论语》里提到的几位隐士——接舆、长沮、桀溺等——【丙】连姓名都不留,更不用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了。可见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他们          
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德根本特征,只不过孔孟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文明秩序德发展,老庄关怀的是人类生命与心性的和谐与自然。他们都重视人性和社会问题,只是朝着不同的学术方向发展。但无论二者的差异多么大,却能彼此依存,形成互补,本同末异,殊途同归。【丁】
18. 下面对原文的几处说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处“不学无术”的使用欠妥,这里不应该评价曾点“没有学问和本领”,改为“胸无大志”更合文意。
B. 乙处标点使用错误,此处属句中的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的外面。
C. 丙处的破折号使用正确,两个破折号表示插入解释说明,作用和括号的作用类似。
D. 丁处前面的句子是病句,病因是“本同末异”和“殊途同归”矛盾,应删掉一个。
19. 根据上下文,补写两处画线处的内容,使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 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论证方式:首先做出某个假设,然后推理出其与定理、事理或己知条件矛盾,从而证明假设不成立,以此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试分析第2段所用的反证法的推理思路。
【答案】18. A    19. (1)在产生之前(2)与孔孟是一样的    
20. 假如老庄真的弃尘绝世成立。那么他们就应像接舆、长沮、桀溺等几位隐士一样,不留姓名,不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但事实上老庄与孔孟一样行“入世之事”,这与己知事实矛盾。所以,老庄真的弃尘绝世这个假如不成立。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辨析和修改病句的的能力。标点符号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常考考点,复习中要注意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了解高考常考题型,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这里不应该评价曾点‘没有学问和本领’改为‘胸无大志’更合文意”错,因为根据前句“曾点言志,没有说治国平天下的想法,却只提沐浴吹风歌咏”分析,此处是说曾点有关“言志”的回答给人感觉他没有学问,而“不学无术”的意思正是指没有学问。所以,甲处“不学无术”的使用妥当,不能用“胸无大志”替换。“胸无大志”的意思是心里没有远大志向。但是曾点说的“沐浴吹风歌咏”恰是有大志、治理得好的表现。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本题,第一空,根据前面的句子“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心理”分析,此处是说儒道两家思想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早就存在。哉根据前句“儒道两家在作为一种学术流派产生之始”和本句中的“甚至”一词,可知前后两句间是递进关系,内容上说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学术流派产生之始,更是儒道两家思想“在产生之前”就有了相互的影响、补充。所以,此处补写“在产生之前”。
第二空,根据第一节中“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心理”可知,孔孟的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有入世之心,但是其思想中也有道家出世的心理,这与文中说“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相同,尤其是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孔孟和老庄都是一样的。所以,此处应补写的内容是“与孔孟是一样的”。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正确使用论证方法的的能力。这道题重点考的是分析反证法的使用。题干已经很清楚地解释了反证法在文中如何使用,考生要精读第2段,然后结合语段的具体内容分析第2段所用的反证法的推理思路。
首先找到第2段中做出假设是:老庄真如他们所说的完全弃尘绝世。然后依据这个假设来推理:就应该像《论语》里提到的几位隐士——接舆、长沮、桀溺等——连姓名都不留,更不用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了。但是事实上老庄并没有像上述几人一样完全弃尘绝世,而是说些“治国爱民”这些话,同意“德无不容,任也;道无不理,义也”的说法,这与文中说“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他们与孔孟是一样的”相矛盾。所以,之前的假设是错误的。这就是该节运用反证法的推理思路。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的一般要求“在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