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语文试题 01-1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西风,实写景物,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暗含年华流逝、青春不再之意。
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 “放眼暮江千顷”一句,借景抒情,营造出胧凄迷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离愁万斛”一句,运用比喻、夸张写愁,将愁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愁浓愁多。
D.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两句既写出了词人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呈现出一幅落拓志士的绝妙画图,又起到了收束上片,开启下片的作用,结构上显得变化多端。
15. 词的下阙写出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归隐与报国的矛盾心理。先用“谁是中州豪杰”发问,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报国无门的愤慨,然后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句,寄寓田园之思,接着运用范蠡典故,表示愿效法范蠡,做高洁隐士,归隐田园。③“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回首中原故土,报国拳拳之心顿生。执着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念,也就暂时放下归隐的念头,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项,“朦胧凄迷的意境”错,应是空旷辽远的意境。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词的下阙写出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关注诗歌的标题、注释、词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
注释一“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这就暗示了考生该词中可能会流露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感。下片中用“谁是中州豪杰”发问,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报国无门的愤慨。结合前句“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分析,该句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句,寄寓田园之思。这样,这首诗就反映了词人归隐与报国的矛盾心理。
再结合词下阕“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和注释二“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分析,词中“借我五湖舟楫”等词句借用范蠡的典故,寄寓田园之思。词人无奈地说:借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词的尾句“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写回首中原故土,报国拳拳之心顿生。执着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念,也就暂时放下归隐的念头,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词句中把退隐心情与报国的矛盾心理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这些内容真实反映了词人遭受了人生的种种挫折,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无可奈何的苦衷。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