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蝶恋花·别范南伯 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划地①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语文试题 01-2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蝶恋花·别范南伯
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①划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填江。杨炎正,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
15.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开篇直言“离恨”,点明词作主题。采用比喻手法,将春夜话别的无尽离愁比作绵绵春雨,化无形为有形。
B.“添得”二句承接前句,明写春雨使江水上涨东流,实写离愁绵绵不绝,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东春水向东流”异曲同工。
C.“弱柳”一句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写弱柳留不住离舟,尽管殷勤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离开,留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D.“鸣橹”指划船摇橹发出的声响,描写了友人远行时耳听桨声,心中惆怅,因前程未卜而担忧,一个“绝”字写出朋友心事沉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D.“为君愁绝听鸣橹”描写的对象是作者,而非朋友,这句话描写了作者送行时听着朋友乘坐的小船摇橹声音越来越小,心生惆怅,表达了对朋友远行前途未卜的担忧,“绝”写出的是作者的无限深情。故选D。
16.本词下阕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下阕抒写离情运用的技巧有何异同?(6分)
【答案】①相同:都运用了虚写(想象)、借景抒情的写法来表达离恨与思念。②不同:本词设想友人回望却有乱山遮隔,从对方着笔,表面写友人思我,实则一语兼言两者,把双方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柳词则是设想别后情境,以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杨柳”,“残月”等来表达离别后自己的孤独与对心爱之人的想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词的比较鉴赏能力。题目要求学生指出本词下阕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下阕抒写离情运用的技巧有何异同。作答时首先要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雨霖铃》下阕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抒发离恨,即设想离别后的景象,虚写;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的凄清景物,写自己离开后的惆怅;“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也同样设想离别后,自己对于良辰好景都无心观赏,无人倾诉,表达思念之情。本词中,诗人设想友人到了南徐之后,如果思念自己,可以循着当年共同走过的路去慰藉相思,是虚写;“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设想友人回首遥望,却被乱山阻隔视线,无由得见,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借乱山阻隔,来表达离别后的惆怅无奈之情。
不同处在于,《雨霖铃》中,词人是把离别后的自己置身于凄冷环境中,表达离愁别绪;而本词中,诗人却通过设想友人思念自己,即对写法的方式,通过写对方思念自己,委婉含蓄地写出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对写法,能够使双方离别后的思念情感相交织,从而增加了情感的厚度。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解析两首词的具体内容从“相同”和“不同”两个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