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市 范晓波 (1)我热衷于 寻找旧城市的蛛丝马迹 。 (2)比如它的触手旧马路。旧马路,单是这个词组的书面效果就是我喜欢的,更何况它的对应物――七八十年代的沙子路和更晚些的柏油路。沙子马路除了
语文试题 05-05
旧城市
范晓波
(1)我热衷于 寻找旧城市的蛛丝马迹 。
(2)比如它的触手旧马路。旧马路,单是这个词组的书面效果就是我喜欢的,更何况它的对应物――七八十年代的沙子路和更晚些的柏油路。沙子马路除了音响效果不错的沙石、硝烟般的尘土,还有解放牌汽车的缓慢,只是没有马和马车。柏油马路则对应着18岁之后的日子。现在从外地回县城,还能不时在城郊的水泥公路一侧看见柏油路的残破身躯,黑亮起伏,宛如 失去磁性的旧唱片 ,只有安静的鹧鸪和八哥鸟徐步其上。
(3)在别处城郊,也能偶尔遇上这样的沙子路和柏油路,目光一瞥间,心情也会随着路面的弧度而起伏。这样的路或许只剩 删节号 似的几小段,却仍然可以通往更多和旧城市有关的意象。
(4)法国梧桐在南昌消失十多年后,我才查到这个树种和名字的由来。它是上世纪初由上海的法国租界最先引进种植的,故得名。在此后近一个世纪内,法国梧桐向上海之外的其他城市蔓延,成为中国大多数城市的行道树。
(5)我早年对城市的第一印象,就是法国梧桐簇拥的街道和街面上随地滚动的深褐色落叶。我们县城一到秋天就是这样,把环卫工人累得没有停歇,电影上的大城市也是如此。那时城市题材的电影十部里九部有这样的镜头:男女主角表情深沉地并肩踱步在法国梧桐交叠的身影下,枯叶一片一片地落在飘曳的米色风衣和红色围巾上。
(6)法国梧桐沉积的叶片下,掩埋着上个时代的时尚与浪漫。
(7)大约从90年代初期开始,行道树随着城市的急遽升级而品种翻新,以求更美观更环保。北方我不太了解,在我们江南,四季常绿、清香弥散的香樟树取代法国梧桐成为城市主要的行道树品种,法国梧桐成为远去了的旧城市的植物标签。
(8)前几年在深秋路过南京,傍晚时走在一条不知名的街道,发现两侧全是高大浓密的法国梧桐,暮色里呈无限绵延之势,这给我强烈的错觉,似乎我到达的是一座80年代的都市。我不舍得离开,在那条街上走来走去,时间在飞旋的梧桐叶间向后流转。
(9)旧城市的建筑标签有水塔、烟囱和三四层的单位宿舍等。
(10)像碉堡一样蹲踞在城市四周的水塔,陈旧、沉默,塔身大多油漆成军绿色并用土黄色绘出波状水纹。我少年时不了解这种碉堡状设施的真实用途,那时只知道水是从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龙头里的水是从河里抽上来的,而这种建筑确实太像电影里的高脚碉堡。等我知道水龙头里的水需要压力才能放出来,水压就来自这种比当年一般房子都高许多的水塔时,碉形水塔已经逐渐被其他更先进的储水设施取代,现在,只有很落后的偏远小城才零星地保留着这种模样古怪的建筑。
(11)烟囱也是如此,高耸入云的巨型烟囱也是当年城市的重要标签性建筑。那时的新闻纪录片《祖国新貌》、香烟盒子,甚至语文课本上常出现冒着白烟的大烟囱,并不加掩饰地透露出对烟囱和它呼出气体的敬仰之情。那时,烟囱不仅是城市的标签,也是工业和经济现代化的标签。
(12)我们现在都知道巨型烟囱呼出的云朵是二氧化碳、苯、二氧化硫等各种工业废气,这样的烟囱因此也被严格限制并迁出城市。不过正因为如此,我对那个崇敬烟囱的年代抱有好感,烟囱对大气的危害被忽略至少说明,那是个空气质量很好的年代,好到了可以不计较几管大烟枪的奋力污染。
(13)相比而言,那种一二层或三四层高的旧宿舍在新城市里的残存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在大多数中小城市,可以通过对这种旧宿舍的打探来回望旧城市的许多生动细节。
(14)水泥墙面,或者裸露着红色砖块。阳台只够摆几盆仙人掌,不用防盗栅栏。木窗框,漆成墨绿或猪血红。空间是低矮的,地面是水泥的。少数还附带着不规则的小院子,种着蓬勃的蔬菜和生机盎然的向日葵。有年夏天去乐平讲课,在化纤厂的宿舍区就看见大片这样的宿舍。好像是中午,大人在屋子里打鼾,小孩在屋檐下玩泥巴,向日葵披挂着阳光扭着头仰望发光源。
(15)还有一次,在赣南某县城,和一伙人去看一处古书院,途经一排旧宿舍。他们登上远处书院的高台阶后,我仍在偷窥宿舍里一家人的厨房。主人不在厨房,一锅骨头汤在煤球炉上懒散地炖着,香味从窗口漫出来,滋养着一支缘墙攀上来的南瓜花;阳光则从窗口泻进去,呈斜框状躺在地上。几只苍蝇明星似地趴在斜框里摩挲着翅膀晒太阳。
(16)他们在书院研究字画时,我继续蹲在人家的厨房窗下,研究从厨房流出的小泔水沟。沟壁缀着灰色的茸毛,茸毛上粘着白色的饭粒。但泔水清冽,在阳光下波动着晶体般的暗流。气味有点臭,却是那种让我一见倾心的臭,饱含着柴米油盐的平易与亲切。我在旧厨房外足足看了一二十分钟,始终没有看见它的主妇或主夫,在这样的空档里,我看见了80年代无数五口之家的庸常幸福。
(17)1995年之前,我们家先后住过土产公司、鄱阳一中、鄱阳中学三处单位宿舍。没有单独卫生间,没有液化气灶,当然更没有热水器。在父亲的呵斥下用手工做煤球,用斧子劈干柴。在众目睽睽之下到门口的空地淋澡,在闪烁的星空下睡咯吱响的竹床乘凉。这样的日子有许多不便与压抑,这样的日子里也停驻着许多现在已无可挽回的东西。这些随着旧日子的远去统统消失了,但它在我的惦念中,却得到不断的擦拭与保鲜。
(18) 对旧城市的反复探寻和沉入,仅仅是怀旧这个简陋的词所能解释的吗?
(19)相对于我对旧城市的情感深度,我觉得随意地使用怀旧这个滥词的人是有些轻佻的。
14、作者在文中从哪些方面“寻找旧城市的蛛丝马迹”?(5分)
15、文章第(2)段和第(3)段将“旧马路”分别比喻为“失去磁性的旧唱片”和“删节号”。试分别说明这两个比喻的表达作用。(4分)
16、简要概括第(13)段至第(17)作者所描写的“旧宿舍”的生活特点及作者的感受。(4分)
17、从文章思想内容角度考虑,作者为什么说“对旧城市的反复探寻和沉入,仅仅是怀旧这个简陋的词所能解释的吗”?(6分)
答案
范晓波
(1)我热衷于 寻找旧城市的蛛丝马迹 。
(2)比如它的触手旧马路。旧马路,单是这个词组的书面效果就是我喜欢的,更何况它的对应物――七八十年代的沙子路和更晚些的柏油路。沙子马路除了音响效果不错的沙石、硝烟般的尘土,还有解放牌汽车的缓慢,只是没有马和马车。柏油马路则对应着18岁之后的日子。现在从外地回县城,还能不时在城郊的水泥公路一侧看见柏油路的残破身躯,黑亮起伏,宛如 失去磁性的旧唱片 ,只有安静的鹧鸪和八哥鸟徐步其上。
(3)在别处城郊,也能偶尔遇上这样的沙子路和柏油路,目光一瞥间,心情也会随着路面的弧度而起伏。这样的路或许只剩 删节号 似的几小段,却仍然可以通往更多和旧城市有关的意象。
(4)法国梧桐在南昌消失十多年后,我才查到这个树种和名字的由来。它是上世纪初由上海的法国租界最先引进种植的,故得名。在此后近一个世纪内,法国梧桐向上海之外的其他城市蔓延,成为中国大多数城市的行道树。
(5)我早年对城市的第一印象,就是法国梧桐簇拥的街道和街面上随地滚动的深褐色落叶。我们县城一到秋天就是这样,把环卫工人累得没有停歇,电影上的大城市也是如此。那时城市题材的电影十部里九部有这样的镜头:男女主角表情深沉地并肩踱步在法国梧桐交叠的身影下,枯叶一片一片地落在飘曳的米色风衣和红色围巾上。
(6)法国梧桐沉积的叶片下,掩埋着上个时代的时尚与浪漫。
(7)大约从90年代初期开始,行道树随着城市的急遽升级而品种翻新,以求更美观更环保。北方我不太了解,在我们江南,四季常绿、清香弥散的香樟树取代法国梧桐成为城市主要的行道树品种,法国梧桐成为远去了的旧城市的植物标签。
(8)前几年在深秋路过南京,傍晚时走在一条不知名的街道,发现两侧全是高大浓密的法国梧桐,暮色里呈无限绵延之势,这给我强烈的错觉,似乎我到达的是一座80年代的都市。我不舍得离开,在那条街上走来走去,时间在飞旋的梧桐叶间向后流转。
(9)旧城市的建筑标签有水塔、烟囱和三四层的单位宿舍等。
(10)像碉堡一样蹲踞在城市四周的水塔,陈旧、沉默,塔身大多油漆成军绿色并用土黄色绘出波状水纹。我少年时不了解这种碉堡状设施的真实用途,那时只知道水是从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龙头里的水是从河里抽上来的,而这种建筑确实太像电影里的高脚碉堡。等我知道水龙头里的水需要压力才能放出来,水压就来自这种比当年一般房子都高许多的水塔时,碉形水塔已经逐渐被其他更先进的储水设施取代,现在,只有很落后的偏远小城才零星地保留着这种模样古怪的建筑。
(11)烟囱也是如此,高耸入云的巨型烟囱也是当年城市的重要标签性建筑。那时的新闻纪录片《祖国新貌》、香烟盒子,甚至语文课本上常出现冒着白烟的大烟囱,并不加掩饰地透露出对烟囱和它呼出气体的敬仰之情。那时,烟囱不仅是城市的标签,也是工业和经济现代化的标签。
(12)我们现在都知道巨型烟囱呼出的云朵是二氧化碳、苯、二氧化硫等各种工业废气,这样的烟囱因此也被严格限制并迁出城市。不过正因为如此,我对那个崇敬烟囱的年代抱有好感,烟囱对大气的危害被忽略至少说明,那是个空气质量很好的年代,好到了可以不计较几管大烟枪的奋力污染。
(13)相比而言,那种一二层或三四层高的旧宿舍在新城市里的残存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在大多数中小城市,可以通过对这种旧宿舍的打探来回望旧城市的许多生动细节。
(14)水泥墙面,或者裸露着红色砖块。阳台只够摆几盆仙人掌,不用防盗栅栏。木窗框,漆成墨绿或猪血红。空间是低矮的,地面是水泥的。少数还附带着不规则的小院子,种着蓬勃的蔬菜和生机盎然的向日葵。有年夏天去乐平讲课,在化纤厂的宿舍区就看见大片这样的宿舍。好像是中午,大人在屋子里打鼾,小孩在屋檐下玩泥巴,向日葵披挂着阳光扭着头仰望发光源。
(15)还有一次,在赣南某县城,和一伙人去看一处古书院,途经一排旧宿舍。他们登上远处书院的高台阶后,我仍在偷窥宿舍里一家人的厨房。主人不在厨房,一锅骨头汤在煤球炉上懒散地炖着,香味从窗口漫出来,滋养着一支缘墙攀上来的南瓜花;阳光则从窗口泻进去,呈斜框状躺在地上。几只苍蝇明星似地趴在斜框里摩挲着翅膀晒太阳。
(16)他们在书院研究字画时,我继续蹲在人家的厨房窗下,研究从厨房流出的小泔水沟。沟壁缀着灰色的茸毛,茸毛上粘着白色的饭粒。但泔水清冽,在阳光下波动着晶体般的暗流。气味有点臭,却是那种让我一见倾心的臭,饱含着柴米油盐的平易与亲切。我在旧厨房外足足看了一二十分钟,始终没有看见它的主妇或主夫,在这样的空档里,我看见了80年代无数五口之家的庸常幸福。
(17)1995年之前,我们家先后住过土产公司、鄱阳一中、鄱阳中学三处单位宿舍。没有单独卫生间,没有液化气灶,当然更没有热水器。在父亲的呵斥下用手工做煤球,用斧子劈干柴。在众目睽睽之下到门口的空地淋澡,在闪烁的星空下睡咯吱响的竹床乘凉。这样的日子有许多不便与压抑,这样的日子里也停驻着许多现在已无可挽回的东西。这些随着旧日子的远去统统消失了,但它在我的惦念中,却得到不断的擦拭与保鲜。
(18) 对旧城市的反复探寻和沉入,仅仅是怀旧这个简陋的词所能解释的吗?
(19)相对于我对旧城市的情感深度,我觉得随意地使用怀旧这个滥词的人是有些轻佻的。
14、作者在文中从哪些方面“寻找旧城市的蛛丝马迹”?(5分)
15、文章第(2)段和第(3)段将“旧马路”分别比喻为“失去磁性的旧唱片”和“删节号”。试分别说明这两个比喻的表达作用。(4分)
16、简要概括第(13)段至第(17)作者所描写的“旧宿舍”的生活特点及作者的感受。(4分)
17、从文章思想内容角度考虑,作者为什么说“对旧城市的反复探寻和沉入,仅仅是怀旧这个简陋的词所能解释的吗”?(6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