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创造宣言 教案

教案设计 02-18 九年级语文教案
创造宣言  
陶行知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辞的文体特点。 
2.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从分析题目、把握文体的角度来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难点
    1.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选用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别人的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的理解。 
    (旨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的积极性。) 
    那么生活在20世纪的我们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如果让大家来写一篇关于“创造”的文章,你先来思考一下,首先确立题目,再到你所选用的材料,你的观点…… 
二、分析文章题目,了解全文 
    “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文词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
    那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样一种文体,他演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对于“创造”他又有着怎样精妙的话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陶行知和他的创作。 
三、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四、快速自读课文,把握关键信息 
1.看完整篇文章后的感觉是什么? 
    明确:大量的人、事和很多经典的句子。 
    材料涉及哪些方面? 
    明确: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 
2.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说明在文中什么位置。 
    明确: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即使我们走两步退一步,也应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它在文章的中间部分。 
(让学生体会抓住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 
(1)文章如何划分层次?划分依据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1段)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5段)我们的人类最值得崇拜的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事物。 
    第三部分(6~12段)作者驳斥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结论。 
    第四部分(13~15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 
    根据每段开头的句子来划分以上层次。 
(2)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明确: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3.“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 
    明确:“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材。 
4.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