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

语文试题 04-16

1.B
2.A
3.C
4.(1)开门见山,提观点“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2) 结构上总体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层递式。从概念内涵、行为特点和培养方式三个层面对“勇者不惧”进行论证。(3)论证方法上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具有说服力。(4)论证语言生动形象,深刻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5.(1)材料一民族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体现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2)材料二主要论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尚勇精神。(3)材料三以抗疫为例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以及对当今中国发展的社会意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勇者只要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无畏的气概”错误,。“只要……就”表述太绝对,原文的表述是“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号召”。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因此他反对……”的说法就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材料二倒数第二段说“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选项原因推断错误,具体原因应该是“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所谓幸运,是源于可以成就人格。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相关语句的分析理解和类推迁移能力。
做这种题首先要读懂示例的内涵,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材料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高度概括。其中“自强不息”对应的是刚强、勇毅;而“厚德载物”强调的是包容大度。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强调的是持之以恒,照应“不息”;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的是处于“穷达”的不同立场。照应“厚德载物”。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强调自强不息,老当益壮,契合题干信息。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强调的是包容和大度,与示例的内在关系高度一致,契合“厚德载物”。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强调的是要有远大抱负,与题干“自强不息”相关。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讲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全诗悲凉中有达观,低沉中有昂扬,读完并不觉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种眷恋之情荡漾心中,犹如冬夜微火,表达的是旷达乐观的情怀,与题干示例“厚德载物”不匹配。
D.“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强调读书的持之以恒,契合“自强不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为人应“仁慈”。契合“厚德载物”。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把握和论证方法、论证结构特点的分析能力。
题干要求简要说明: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首先从论证的提出方式来看,材料二开篇提出“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非常直接醒目、开门见山。
从论证结构来看,先总说“尚勇精神”是民族传统,然后从“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等分论点来阐述尚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材料二的最后段落写道: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这显然符合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而分论点之间又有层层递进的意味,特别是“从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这一分论点看出,材料二的论点是层层深入的关系。
至于论证方法上面,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孔子孟子相关的事例)、引用论证(《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比如: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这正是类比论证的手法。
用“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来类比人“勇者不惧”的品格,不仅形象贴切、易于理解,而且令人信服,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做这种题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概括。题干要求简要概括:这三则与民族精神有关的材料,在论述上的各自侧重点。我们要善于抓住每则材料的中心句、关键句进行归纳概括。
第一则材料节选自张岱年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主要论述的是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第二则材料的标题是“也说‘勇者不惧’”,从中可以看出该则材料重点是论述中华民族的“尚勇”精神。
第三则材料节选自《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抗疫力量》,从文本内容看出作者的着力点在于表达: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以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护人员和基层党员干部联防联控的团结精神,而这些精神也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弘扬和发展。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