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写作 求真求实

高考作文范文 05-24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这道题不同于“任务型新材料作文”,即没有具体的任务导引,因此可选的分析视角有多个。从小刘的角度看,小刘有怀疑精神,并用“查证”的求真精神,验证自己的疑虑与设想,还不惧权威,直接跟作者交流对话,这种科学精神值得推崇;从《有感于哈佛大学的 20 条格言》一文的作者来看,他显然缺少这样一种求真求实的态度,“参考了别人的看法”既是科学精神的缺乏,同时也有推卸责任的意味;对于“不论其是否真实,至少对学生起到了激励作用”的辨析,更能看出学生对问题分析的能力与思维深度。针对“不论其是否真实,至少对学生起到了激励作用”的观点,首先应明确“真实”的含义,并辩证认识这些格言的激励作用。从科学精神的角度看,假的格言即使有激励作用,但假格言流传产生的危害,远远大于其激励作用。价值导向、精神激励,都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不过对于这个观点,也不宜绝对化。我们现在对很多格言的“误读”,已经成为集体行为,无暇顾及其整体含意或真实含意了。例如“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原文后还有“但那 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 99%的汗水都要重要。”再比如十分流行的绘本《植树的牧羊人》,所述事件并非真实,但对人们也起到了激励作用。如果学生有辩证分析、辩证思考的意识,应给予鼓励。所以立意的角度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虑。从小刘的角度立意,我们可以肯定小刘的质疑、求真求实的态度;从《有感于哈佛大学的 20 条格言》的作者的角度,可以从肯定励志名言带来的激励的作用进行论述立意;当然也可以辩证的来论述也可以。本道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意思就是要全面把握材料的含意,要在材料所述事件的基础之上展开论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展开分析论证。而不能断章取义,从文中选择一个词语或一个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顾及材料的含意与事件,例如抛开材料空谈格言的作用等,这种倾向是不可取的。
最佳立意:
我们应该有质疑的精神
求真求实最重要
善意的谎言
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励志格言
写作素材:
1、司马迁写《史记》,始终坚持忠实的原则,绝不感情用事。他在《李广列传》里描述李广射虎、退敌、脱险,生动副真,虎虎有生气。字里行间,充满敬佩之情。但同时也写他心胸狭隘,官报私仇妄杀部下的缺点。他对项羽充满同情,却详细记叙了他必然失败的命运;他厌恶刘邦,却如实地写出了刘邦的长处、才干以及他必然成功的条件。司马迁坚持务实求真的态度写成的《史记》。东汉史学家班固称赞这部书:“不虚美,不稳恶。”
2、鲁迅翻译俄国19世纪着名作家果戈理小说《死魂灵》,翻到这样一句话:“近乎刚刚出浴的眉提希的威奴斯的雕刻,但是鲁迅没有见过这个雕刻,搞不清出浴者的情态、位置。鲁迅先生一贯严谨认真,决不马虎,他停下手中的笔,查打各种工具书,听说日本有一部《美术百科全书》中有这幅雕刻的图片,他设法买来,但仍然一无所获。后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把那个塑像找到,在仔细研究塑像造型后,才写下注释。
3、李四光亲做试验,此壳究竟是否存在地应力,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是否直接受到地应力的影响。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认为,科学工作者应该实事求是,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说明问题。年近八旬,不顾体弱多病,他亲率助手们到京郊做实地试验。他措绝了助手们的劝阻,亲自上机器,握着冰冷的铁手把,屏住呼吸,紧攥铁把感受着力的大小,密切注视仪表数值的变化。结果证明地应力的存在,试验成功了。
4、屈原是真实的。看到世间疾苦,生灵涂炭,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深受奸臣诽谤,亦赤诚忠心,无怨无悔,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是圣人,做着最真实的自己,无奈世人不解,佞臣排挤,终归,他要回归自然,跳进汨罗江,做回那个真我。“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光荏苒,那个真性情的屈原仍被世人铭记。
作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段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做学问要求真求实”,然后围绕“求实是一种负责的态度”“求实是一种探寻”“求实是一种品格”,最后回扣中心论点,总结全文。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