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自由与秩序

高考作文范文 01-23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尔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张居正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说巍然耸立。——习近平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以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日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范文】自由与秩序
秩序,只有秩序才有自由。这世上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风筝飞得再高再远,也并不完全自由,如果没有一根线牵着它,它便会在这天地间随风飘荡,无所适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话听起来非常自由,事实上无论是鸟还是鱼,他们的自由也都有底线,鸟必须约束自己,不可飞到海里去。鱼也一样,它只能在海里自由,一旦跳到陆上来,便不能生存。
在人们心里,美国是一个民主而且自由的国家,公民的权利能够得到最大的保护。比如枪支的使用。只要有持枪牌照就能购买枪支和使用枪支,这是比中国自由。但美国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枪击案发生,人的生命的自由得不到保障;而在中国,公民不得私自持有枪支,这种限制让一部分人觉得很不自由,但结果是我们很少听到社会有什么校园枪击案发生,不自由的枪支管理让生命的自由存在得到保障。
庄子在《逍遥游》中曾写到鹏程万里,却仍需借助海运。相比与蜩与学鸠,鹏的视界无疑开阔许多,却仍有所束缚,“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所以说,小到尘埃,大到鲲鹏,都无法达到绝对的自由。
那么,为什么做不到绝对自由呢?老子云“物极必反”,自由也是如此,过分的自由便与放纵无异。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秩序的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可以随意进入别人的家,拿别人的东西,你可以随时插别人的队……这是一个人的自由,却侵犯了更多人的自由。完全的自由不仅不可能,还会造成完全失去自由这样的情况,因此,人们决定舍弃一部分自由,从而保证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实现一定的自由,而又不妨碍他人实现一定的自由。
秩序,便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秩序的存在,限制了自由,却也保障了自由。自由离了秩序无法存活,同样,脱离了秩序的自由也无法存活。秩序虽然是用来保护自由的,但过分的秩序也会摧残自由,试想一下,身边全都是苛条律令,喝杯水,上个厕所也要严格按照法律条约,处处受束缚,谁受得了?
中国很多朝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立有不少的律法,但当秩序到达一定程度后,再往上走,便容易激起民怨,导致社会动荡,这样的秩序,也便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自由和秩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天下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也不会有绝对的秩序。
【解析】
【分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提供的材料是三则材料,分别是三位人物的中名言。第一句是黑格尔的话“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谈论秩序与自由的关系。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表明自由的前提是秩序,在秩序前提才能谈自由。由此可以立意: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相对的,当然也可以从辩证的角度分析这二者的关系。第一,自由的实现有赖于秩序的建立;第二,秩序的形成取决于自由被规范的程度;自由与秩序的辩证关系深刻地揭示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关系的本质。第二条是张居正的话“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意思是天下的事情,制定法令并不困难,难的是认真切实地贯彻执行。可以立意: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第三条是习近平的话“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这句话是谈论当人们物质生活丰富,物质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取得进步时,精神文明建设要同步跟上。要两手抓。可以立意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共同进步,要两手抓住。其他立意,只要从材料出发,言之有理,亦可。考生写作时,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对材料分析到位准确。要结合社会现状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这个事件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可以提供,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分析问题,层次要清晰,分析要有逻辑性。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谈论自己想法。比如,假如以习近平主席的话为立意构思作文,写议论文,则可以这样写:开头引用习近平的话,然后分析亮出观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接着再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过度追求物质生活,而忽视了精神文明生活。举例说明普遍现象。然后分析追求物质生活本没有错,但过度就不好了,尤其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文明不但跟不上,反而比以前更加退步,举例说明。然后分析这样的危害,会产生的严重后果。继而提出可行性建议,如何才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最后收尾,简洁有力。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