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场景在变,先贤哲思永存

高考作文范文 02-02

1.阅读传统古诗文,让我们和古代先贤遇合,在某个时空中与之交心,去感受古诗文中描绘的山河锦绣、铁骨英雄、儿女情怀以及善言之光。就像看到月亮,我们会想到“千里共婵娟”,想到“月上柳梢头”,想到“明月夜短松冈”,想到“晓风残月”……中华传统文化带给我们心灵的净化,让我们还能在机械与繁忙中保留一份冷静与诗意,保持一份矜持与沉稳。
2.当我们的下一代践行着孔子“吾日三省吾身”,陆游的“事躬行”,晓悟了朱熹的“为有源头活水来”,自持东坡“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抱有王安石“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无悔矣”的睿智,心中装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和“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坚韧,那么中华民族一定会因这些优秀的个体所迸发出的希望与力量而重新增力,继而更好的前行。
3.我们回首古人教诲,感受古诗文的深蕴,是我们的一份自信与理性。愿意自我欣赏与接纳传承,愿意从这个狂热的西方文化浸染的世界中抽离出部分来传承传统文化的清凉,这意味着中国文化的觉醒与恢宏,是我们在前进的路上的一次重整,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希望。
4.传统文化本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灵魂的皈依,一个人不管离家多远漂游多久,都不会忘记生养他的故土和影响他一生的文化。传承中华文化,我们追寻的不止是古时风韵,更有人生意义。她让我们拥有一份坚韧的君子之风,自主自为的生命中气,和生生不息的灵魂之光。相信我们会因此而前行地更快更远。
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如此讲:“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只有这般“忘我”地置身于诗文,才能体悟到那千缕忧思、万般柔情。
6.在山河凋零的残风夕照中,清净若幽谷中的一支蕙兰,热烈如熔炉中一簇火焰,李清照在她的时代,用凉笔寒墨书写淋漓的灵魂,随风渐行渐远,散一路幽香,任裙裾飞扬;用怒火豪情焚尽无尽的黑夜,随火愈燃愈烈,恨女子力薄,谈人杰鬼雄。经典的古诗文,那是一个诗人的灵魂,一个时代的写照。
7.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瑰宝是一颗灿烂的明珠,从小时便为我们所熟识。从幼时朗朗而诵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再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很早就在我们心中播下了古诗文的种子。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接触了更多的古诗文,也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诗人们心中蕴藏的深厚情感,这些或清新洒脱,或沉郁愤懑,或寂寞难耐,或悲怆不已的诗作,好像一个个小小的世界,将我带入了诗人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他们的故事或歌或泣、或喜或悲,都能让我沉浸其中,感受到那份浓浓的情感。
8.传统文化向来是一座架于古代与现代之间的桥梁,正是有了这样的桥梁,我们才有机会接触到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与古时的先民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废。”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奇妙的心灵旅程,它还能激发我们对人事、世事的思考,从今人角度审视古人古事,这样的思考才会让我们对人生有所体会,才会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对自己进行一次次的修正、完善,一次次的自我提升。
行文思路: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阅读场景在变,先贤哲思永存。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