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闻雁 韦应物【注】 故园渺何在?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语文试题 04-27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雁
韦应物【注】
故园渺何在?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注】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达滁州后不久写的。
8.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都是五言律诗,诗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耐人寻味。
B. 诗人韦应物的家乡在长安,而此时却在远离家乡两千余里的滁州为官,“渺”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
C. “坐”即“因”,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字解释一样。“寒塘坐见秋”即“因在寒塘得见一派凉秋”。
D. “一雁过南楼”脍炙人口,宋词“渐一声雁过南楼也,更细雨,时飘洒”(陈允平《塞垣春》),即从此句化出。
9. 韦诗中的“夜”和赵诗中的“一”用得很妙,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8. A    9. ①韦诗中的“夜”:“夜”既是表明时间很晚,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从侧面显露诗人贬谪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周围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使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悲怆万分。
②赵诗中的“一”:“一”是一只的意思,一只大雁飞入南楼,而不是群雁,表现出清冷孤独的意境;大雁都知道回归,但诗人还没有回归,表达一种“雁归人未归”的乡愁。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两首诗都是五言律诗”错误,两首诗都只有四句,应该都是五言绝句。绝句每首四句,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较多,六言绝句极少。按格律要求的严格程度,可分为律绝和古绝。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理解这个字的含义,其次把这个字带入到诗句中去理解,最后是这个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的情感和所起的作用。
①韦诗中的“夜”:“夜”既是表明时间很晚,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淮南秋雨夜”,意思是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秋雨”交待独坐时的清凉环境,“淮南”与第一句的“故园”相对,由思念中的故园回到今天为宦的淮南,落笔高妙,也从侧面显露诗人贬谪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又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使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悲怆万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下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尾。
②赵诗中的“一”:“乡心正无限”中“无限”二字,颇有分量,决非浮泛之辞。乡愁已自如许,然而末句还要更加一“码”:“一雁度南楼”,意思是一只大雁飞入南楼。初看是写景,意关“见秋”,言外其实有“雁归人未归”意。写人在难堪时又添新的刺激,“一雁”的“一”字,极可人意,表现出清冷孤独的意境,如写“群雁”便乏味了。“一雁过南楼”脍炙人口,宋词“渐一声雁过南楼也,更细雨,时飘洒”(陈允平《塞垣春》),即从此句化出。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3.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4.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