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语文试题 04-29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有4小题,共18分)
甲: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将士出征前沉着、冷静的情态。
B.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声”“月斜”等意象,营造出了清冷肃杀的意境。
C. 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D. “有谁知”三字,照应“寄师伯浑”的题目,婉转地表示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的意思。
12. 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1. A    12. 虚实结合。上片写梦境,是虚写。开头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中间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是实写。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抒发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却执着于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述错误。“雪晓清笳乱起”“铁骑无声望似水”, 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骠勇的战马寂寂无声,看着像急流滚滚向前挺进。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故“以动衬静的手法”表述错误。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评价的能力和鉴赏诗歌语言及技巧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题干要求“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此题有两问,一问情感,二问手法。考生遵循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后整合答案。
具体而言,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当时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梦境何等的雄拔,现实却是何等的凄凉。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令人顿生英雄陌路之慨。虚实对比,形成巨大反差,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篇末直抒感慨,身虽老而雄心仍在,激扬着高亢的情调。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