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古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体现在“义”“利”之辩中。管子是中国古代 的政

语文试题 05-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体现在“义”“利”之辩中。管子是中国古代       的政治思想家,对人的发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管子认为,物质生活的改善是一个社会政治安定和道德进步的前提和基础,而物质生活满足后,人们就要讲究礼节规范,追求高尚的道德行为。另外,管子认为人性就是     的,人们追逐物质利益也是       的,这是人的天性使然。管子是从寻求人们经济活动的根源中探讨并发现了人性及人的发展问题的,因而认为这是一切“治乱”的根源。(         )孟子讲仁义,坚持人性的本质是善的。仁、义、礼、智是四个“初始”,被视为孟子的“四端说”,这是其性善论的直接理论依据。从“人性本善”的观点看,孟子显然是追求精神第一,而不是物质取向第一。在他看来,在人的发展中,仁义是       ,物质财富本身不能成为人的活动的动因。
可见,管子强调功利主义和人的利益原则,从物质取向的角度论述了人的发展问题;而孟子则注重人的精神追求,强调人的道义原则,从精神需求的角度论述了人的发展问题。两者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形成“重义轻利”思想。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深谋远虑    见利忘义    无可厚非    中流砥柱
B 出类拔萃    见利忘义    天经地义    中流砥柱
C. 深谋远虑    趋利避害    无可厚非    大本大宗
D. 出类拔萃    趋利避害    天经地义    大本大宗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同于管子的人性理论,孟子则否定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性。
B. 与管子的人性理论不同,孟子则否定人性是追求物质利益的。
C. 孟子则否定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性,不同于管子的人性理论。
D. 孟子则否定人性是追求物质利益的,与管子的人性理论不同。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管子是在寻求人们经济活动的根源中发现并探讨了人性及人的发展问题的,并认为这是一切“治乱”的根源。
B. 管子是在寻求人们经济活动的根源中探讨并发现了人性及人的发展问题的,因而认为这是一切“治乱”的根源。
C. 管子是从寻求人们经济活动的根源中发现并探讨了人性及人的发展问题的,因而认为这是一切“治乱”的根源。
D. 管子是从寻求人们经济活动的根源中探讨并发现了人性及人的发展问题的,并认为这是一切“治乱”的根源。

【答案】
17. D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出类拔萃”,意思是超出同类之上。“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结合“对人的发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分析,选用“出类拔萃”。“趋利避害”,趋向有利的一面,避开有害的一面。“见利忘义”,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结合语句内容分析,选用“趋利避害”。“天经地义”,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问题。也指理所当然的事。“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结合“这是人的天性使然”分析,选用“天经地义”。“大本大宗”,指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中流砥柱”,指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结合“仁义是”“物质财富本身不能成为人的活动的动因”分析,选用“大本大宗”。故选D。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管子在前,孟子在后,排除C项、D项;孟子否定的是人性“追求物质利益”的特征,而不是否定人性本身,排除A项、C项。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从……中”可搭配“发现”,但不可搭配“探讨”,排除C项、D项;“发现并探讨”符合逻辑顺序,排除B项、D项;“因而”不当,前后没有因果关系排除B项、C项。故选A。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