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随着现代学术不断走向专业化与职业化,追求“高精尖”对学者具有极大吸引力。

语文试题 05-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现代学术不断走向专业化与职业化,追求“高精尖”对学者具有极大吸引力。相比之下,文化科学普及工作显得有些简单。无论在学者的科研项目里,还是在学术评价体系中,普及都是一个不那么“高大上”的领域。有意思的是,社会大众对普及读物的需求却空前强烈——他们期待了解科技新发展,希望掌握经济、法律、心理相关知识,愿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界的“高冷”和大众的“热情”形成鲜明反差,反映出当前我国学者撰写的科学普及读物缺乏。在科学领域,以天文学为例,在近年译介的普及读物中,我们看到包括引力波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基普·索恩等一大批科学家的名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方面,近年来我们取得不小进步,但仍有较大提高空间。比如,目前学者撰写的汉字普及读物中,影响较广的是瑞典学者林西莉的《给孩子的汉字王国》,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我国作者在创作方面还有哪些不足。文化科学普及是基础教育与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关乎文化传承、科学普及的树人大计,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在这样一个领域上,亟待中国当代学者投入更多精力,拿出更多高水平作品。
学术大家从事普及工作是中国学界的优良传统。新文化运动以来,面向大众的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播,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自觉担当。不少名家,如朱自清、顾颉刚、王力、朱光潜、李长之、陆宗达,他们笔下的科普读物篇幅不大、内容平易、语言轻松,却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与教育热忱。朱自清《经典常谈》,用朴素清晰的笔触介绍经史子集中的经典著作,为初学者娓娓讲述传统文化要义与精神;李长之《孔子的故事》饱含深情地讲述孔子生平,展现孔子在风雨飘摇中的理想与坚持;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谈》,从东西方的科学传统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的方法与世界观……无论“常谈”“故事”还是“纵横谈”,前辈学者的努力形成了中国文化科学普及的优良传统。
在这一传统中,我们发现,把象牙塔中的高精尖,转化为面向大众的文化科学普及,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讲给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绝非“小儿科”。这对学者提出更多要求——深入浅出地介绍专业知识,需要透彻的本体研究,一针见血指向关键之处,否则容易在知识海洋中徘徊打转;想充分吸引初阶读者,不仅要有优美清晰的文笔,还要把握时代文化脉搏,不断尝试新颖多元的表现形式。有学者提出一个精彩的普及理念:“大学标准,小学趣味。”在为孩子讲解古诗词时,既要保持大学教学标准,知识准确、思想端正、审美纯正,又要揣摩小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审美心理,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既保持学术品质,又放下学者架子,这种心态尤为可贵。
从一定程度上说,全民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学术生命力的源泉,更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本。让人欣喜的是,在社会需求带动下,大批专业人士尤其青年学子走向文化科学普及领域。他们受过严格学术训练,又适应普及话语方式的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一支专业、优质的创作队伍。近年来,普及读物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质量水平和原创性都明显提升。有专家指出,学术普及是教育和科研单位重要社会职能,能否在学科设置、职称评定等机制层面有所安排有所鼓励,同样关系这项事业的发展前景。
期待中国当代学者能以别样方式“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做好文化科学普及大文章。
(孟琢《做好文化科学普及大文章(书里书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科学普及工作相比专业化、职业化的现代学术而言,不太受部分学者欢迎。
B. 文化科学普及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对树人大计有重要影响,中国学者需拿出好作品。
C. 朱自清、王力等名家笔下的科普读物讲解科学的方法和世界观,有着深厚的积淀。
D. 大批专业人士走向文化科学普及领域,使得近年来普及读物数量繁多、质量更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提出问题,再结合历史与现实论证做好文化科学普及的必要,最后提出呼吁。
B. 文章以瑞典学者《给孩子的汉字王国》为例,说明了西方对我国科普作品的影响。
C. 文章使用举例论证,来说明前辈学者的努力形成了中国文化科学普及的优良传统。
D. 文章论证了要把学术讲给青少年绝非易事,既要保持学术品质又要放下学术架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大众对普及读物的需求空前强烈,是受到了学者对高精尖热烈追求的影响。
B. 科学领域和中华传统文化领域的普及的对比,突显出学界和大众的鲜明反差。
C. 学术大家从事文化科学普及工作,是中国学界从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优良传统。
D. 学术普及是教育单位的重要职能,也是学术生命力的源泉,关系教育事业的前景。

【答案】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