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长安君①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语文试题 07-28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①长安君:王安石的妹妹,名文淑,封长安县君。此诗作于王安石出使契丹前。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与长安君年少分别,年老又得相见的情形,久别重逢的喜悦中也不免有悲伤之情,个中滋味,耐人咀嚼。
B. 颔联写长安君为诗人饯别的场景,宴席简单,灯火昏暗,气氛沉重冷寂,有力地表现了两人再次离别时的压抑感伤。
C. 颈联以“自怜”“又作”关联过去和将来,又以“三年”“万里”进一步强化时空阻隔上的久远,蕴含诗人无限感慨。
D. 全诗扣住“别”和“逢”落笔,以平易朴实语言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从多个方面传递出兄妹之间深厚的情意。
16.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15. B    16. (1)上句设问(或假托长安君口吻询问再聚的时间),下句作答,以“雁南征”代指回信时间(秋天),并暗示那时会确定归期;(2)暗含完成使命的自信,表现对妹妹的宽慰和再聚的期盼。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颔联写长安君为诗人饯别的场景”说法有误。颔联写会面时的亲情。兄妹俩随意准备了些酒菜,只是为了把酒谈话,话很多,一直到夜间,还在昏暗的灯光下说着。“草草”二字,说出了兄妹俩的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能够相会已是最大的满足,描绘了和睦温暖的家庭气氛。“昏昏”二字,写两人说了又说,灯油已快干,灯火已昏暗,仍顾不上休息。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翻译并理解诗句内容;然后结合内容,从意象意境、手法、用词等角度对诗句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创作背景认真体会诗句所抒发的情感及表达效果;最后整理概括,分点作答。
本题要求“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这首诗作于嘉祐五年(1060),当时王安石将出使辽国。王安石与他的大妹王文淑感情很深,这次隔了三年再见面,见面后马上又要分别,想起年龄老大,会少别多,无限伤怀,所以写了这首诗。从内容上看,诗歌尾联的大意是:要问我何日相会,怎说得准?你见到那鸿雁南飞,会有我捎来平安的家信。刚刚在叹息已经三年没有见面,知心话说不完,眼下自己马上又要到万里外的辽国去,诗便自然而然地转入惆怅,话题也就引入别后。于是,诗人假托长安君口吻询问再聚的时间,妹妹挂念地问:“后会在什么日子?”兄长只能含糊地回答:“见到大雁南飞,我就会从北国带回消息了。”诗人选取“雁”的典型意象回答询问。从情感上效果上看,其实,诗人自己也不能预料会面的日子,如此说是留下一丝安慰,一个悬念,诗人相信自己能完成使命,也期盼着归来后兄妹再聚首。结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