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故事,天子行幸,牧守在三百里者,得诣行在。时帝亦密召崇,崇至,帝方猎渭滨,即召见

语文试题 08-26

10. C(联系上下文,可知本句大意为:玄宗听了很高兴。他和玄宗一同驰逐,迅缓自如,玄宗喜欢极了。狩猎以后,玄宗咨问天下大事.姚崇侃侃畅谈不知疲倦。)
11. B(“开元’有开国之意”错,此处指唐玄宗,不可能是开国。)
12. A(文武双全的说法并不恰当,只是会打猎,在“武”上的表现难以担当为文武双全;且是在友人张憬藏;希望姚崇不要习猎自弃的劝说之下,姚崇才改变初衷专心勤读的。)
13.(1)当今蝗虫万幸还可以驱除,如果放纵不管,谷物将要被吃光,那时百姓该怎么办?(得分点:幸、纵、且、如……何各1分,句意1分)
(2)玄宗最初以为姚崇会袒护儿子,或者为他们隐瞒,所以稍稍用言语点醒他。(得分点:以、私、微、动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先天二年(713),唐玄宗到新丰检阅。按惯例,天子行幸出巡,方圆三百里内的州郡牧守官员,都要到皇帝行宫朝见。这时玄宗也密召姚崇,姚崇到了,玄宗正在渭水畔打猎,马上召见(姚崇),玄宗.问:“你会打猎吗?”姚崇答道:“我少年时就干这行当。我二十岁时住在广成泽,常以呼鹰逐兽为乐。(友人)张憬藏说我将会当帝王的辅臣,不要习猎自弃,所以才改变初衷专心勤读,于是如今能官至将相。但年青为打猎能手,老了仍然出色。”玄宗听了很兴。他和玄宗一同驰逐,迅缓自如,玄宗喜欢极了。狩猎以后,玄宗咨问天下大事,(姚崇)侃侃畅谈不知疲倦。玄宗说:“你正好做我的宰相。”姚崇知玄宗大度,锐意图治,就先设法来巩固他的意志,佯作不当面表示接受,玄宗责怪他。姚崇于是跪奏:“臣愿以十条建议奏闻,陛下考虑如果办不到,我就不能做宰相。”玄宗说:“我能办得到。”姚崇.才叩首谢恩。
开元四年(716),山东发生大蝗灾,百姓设祭膜拜,坐视蝗虫嚼食禾苗而不敢捕杀。姚崇上奏:“蝗虫畏惧人,容易驱除;而田都有主,使他们自己救护自己的庄稼,一定很卖力。夜间焚火,挖坑在其旁,一边焚烧一边埋,蝗虫才能灭尽。古代有除蝗而没能灭尽的,那只是人们没有卖力罢了。”于是派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指挥灭蝗。当时对灭蝗议论纷纷,玄宗也起了怀疑,再以此询问姚崇,姚崇说:“过去魏时山东发生蝗灾,小忍而不灭蝗,以致后来发生饥荒而人相食;后秦时蝗灾,草木被啮尽,以致牛马无食相互啃毛。现在飞蝗遍地都是,还会反复繁殖,而且河南河北都家无隔日储粮,一无收获(百姓)就要流离,国家安危也系于此。况且灭蝗即使不能尽灭,也比留下来成灾患为好!”玄宗认为这道理很对。黄门监卢怀慎说:“凡是天灾怎么能以人力来制止呢?况且杀虫多,必戾伤自然和气。希望您考虑考虑。”姚崇说:“当今蝗虫万幸还可以驱除,如果放纵不管,谷物将要被吃光,那时百姓该怎么办?灭蝗救人,如有祸殃归我姚崇承担,不会推诿给您!”于是,蝗害终于息止。
魏知古是姚崇引荐的,待到二人并列相位,对姚崇略有轻慢,后来他到东都洛阳任吏部尚书。那时,姚崇有二子在洛阳,两个儿子曾通过宾客馈赠魏知古,想依靠过去其父引荐的因缘而有所请托。魏知古回朝时都向玄宗汇报了。有一天,玄宗召见姚崇,问“你儿子才品怎样?都在什么地方?”姚崇揣摩到玄宗的心意,说“我两个儿子在东都洛阳,他们为人贪欲而很少节制,他们一定曾有事而去麻烦过魏知古。”玄宗最初以为姚崇会袒护儿子,或者为他们隐瞒,所以稍稍用言语点醒他。等听到姚崇这样说,就很高兴,玄宗于是更爱姚崇的不谋私而鄙薄魏知古,最终免去魏知古(吏部尚书职务)改任工部尚书。
开元八年(720),玄宗授姚崇太子少保,因患病未到职。第二年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赐封谥号为文献。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