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打工人”是对奋斗时代的真实注解

高考作文范文 01-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以“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都带有“阶级”的词语评价人的身份;十几年前,我们又以“白领”“蓝领”“金领”等带有“领”的词语区分人的身份;近一段时间,央视新闻的一篇《早安啊,打工人》公众号文章让越来越多的人以“打工人”自标身份……而“打工人”这一称呼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赞同“打工人”这种提法的,说“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和技术劳动者的统称,这三个字代表着勤奋、热情、坚韧和上进,是当代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认为这一称呼本身带有嘲讽和调侃的嫌疑,是新时代下人为的强行阶层划分,意在弱化当代青年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企图通过这种幽默式的调侃缓解当前年轻群体的高压生活环境。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打工人”这一称呼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高中学生的视角写一篇文章,向《青眼看社会》杂志的“热点时评”栏目投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例文:
“打工人”是对奋斗时代的真实注解
最近,“打工人”这个词火了,不仅有各种段子和表情包在网上流传,就连朋友之间聊天,可能都会先问候一句,“你好,打工人!”在这里,“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抑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人民网)。
网友热传或自创的这些关于“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充满调侃与风趣,道出社会上大多数为更好生活、更有希望未来而奋斗的人们的真实感受,很容易让人产生强烈共鸣。“打工人”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大家都容易从心底产生共鸣,无论白领还是蓝领,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创业者,工作除了梦想,还有生活——赚钱生活生存、养家糊口、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儿女教育等,归根结底,这个网红词汇的流行源于感受,归于现实。
“打工人”是认清了现实,但依然带着积极与热爱生活。普通奋斗者“打工人”身份认同,相比于“佛系”“丧文化”,带有更积极的乐观主义色彩。“打工人”是许多年轻人对疲惫工作的调侃和释然,透露出许多人在困难中的坚韧、在不甘中的奋斗、在平凡中的追求。在自嘲中透出坚韧,在无奈下翻起精神,可以说新时代的“打工人”无论学历、劳动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好了太多。“打工人”们也更具有自信、独立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和精神气质,这些变化,是发展的大气候赋予的,也是整个社会的奋斗氛围孕育的。不管是高管、码农还是建筑工,无论身居大厦还是街头路边,大家不分职业不分薪水,坦坦荡荡都是“打工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双脚去抓住机会、创造机会,为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创造不同,这样的“打工人”是不是也是消除身份区别后对奋斗改变命运的一种认同呢?
“打工人”是情绪的宣泄,是鸡汤式的鼓励,也是对这个奋斗时代主要特征的真实注解。面对艰难险阻,迎接职场生活的一次次挑战,谈笑时用自嘲面对痛苦焦虑,努力实干时平静持续地下功夫,也许这就是新时代“打工人”精神创造每一个进步、获得不凡成果迈出的第一步。
“打工人”是对这个奋斗时代最真实的注解,让我们致敬每一位“打工人”,为“打工人”的坦荡和努力喝彩!
“打工人”的痛点,你看到了吗?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最近,随着“打工人”这一网络模因(英文meme:有“文化的遗传因子”之义)突然走红,网上几乎处处可见这句颇为“无厘头”的顺口溜。一时间,不论是在流水线上辛苦劳动的产业工人,还是在格子间里低头伏案的都市白领,不同行业、不同收入水平的工薪收入者,纷纷在网上用起了“打工人”这个共同的自称。
乍看上去,“打工人”和大多数网络流行语并没有多少分别,它不过是部分网友一时兴起玩了个“梗”,阴差阳错戳中了公众痛点,结果成了全网追捧的热词。然而,细究下去,不难发现:尽管“打工人”的流行确实具有一定偶然性,但在这场潮流背后,驱动广大网友集体加入“打工人”行列的力量,远不止是人们觉得这个“梗”好玩这么简单。
短短几天之间,“打工人”便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从一个带有玩笑性质的称谓,变成了一面能够激发劳动者广泛共鸣的旗帜。这个令人惊讶的转变,显然无法仅凭互联网文化的理论框架加以解释。与其说“打工人”是个新近走红的网络流行词,不如说这是工薪阶层酝酿已久的一次集体情绪宣泄。在这种宣泄中,既有对当下境况的不满,也有相伴相生的自我激励与自我解嘲。
从表面上看,热衷于传播“打工人梗”的网友,似乎总摆着一副嬉皮笑脸、玩世不恭的态度。但是,倘若因此便以为他们对“打工人”这个身份颇为满意,无疑是大错特错。正如一位表演艺术家所言,许多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当网友们以“打工人”为主题嬉笑怒骂、调侃打工生活的时候,他们想表达的其实是打工生活的艰辛,以及对个人生存境况的无奈。
怀有共鸣的“打工人”,自然可以一边吐槽,一边相视一笑。但是,如果有人明明没有共鸣,还硬要跟着一起傻笑,甚至误把“打工人”这个自嘲意味浓厚的说法,当成让人加倍卖力打工的“鸡血”,只会徒增尴尬。面对“打工人”的流行,每个人都该想一想:自己是否也面临着“打工人”的典型困境,社会又该以怎样的方式,切实提高工薪收入者的幸福感。
在“打工人”这个说法流行之前,“打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像什么好词。尽管在词义上,“打工”指的仅仅是“受雇于人”,但社会大众对这个词总是有种偏见,认为只有不稳定、低收入的工作才叫“打工”,以至于一些有编制、高收入的人常常不屑于与打工者为伍,不认为自己是“打工仔”。然而, 今天,各行各业的工薪收入者都成了“打工人”,这一方面说明人们告别了彼此的偏见与鄙视,平等的职业观念进一步形成,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普遍的职业焦虑与职业迷茫。
不论我们是否自认为是“打工人”队伍中的一员,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该对这种现象及其背后的成因有所认识。 工薪收入者既是劳动人口结构的绝对主体,也是社会运转的中流砥柱,当工薪收入者开始集体自嘲的时候,社会理当有所警惕,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与反馈。在这件事上,除了高喊“致敬打工人”“打工人加油”之类的口号,更要问一问“打工人”到底需要怎样的保障与支持,为他们解决一点眼前的问题。毕竟,“打工人”需要的是社会的倾听、理解与行动,而不仅是口头和精神上的“鼓励”。
【解析】
【分析】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