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北京的春节(节选) 老 舍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

语文试题 04-27

11. DE    12. (1)对比。除夕与元宵节进行对比,突出元宵节明月当空;元旦与元宵节对比,突出元宵节是火炽而美丽的。
(2)略写除夕和元旦,详写元宵节,是为了更加突出元宵节张灯结彩的热闹,突出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更能突出带有北京的年味的春节的特征;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喜爱之情。    
13. 大量使用带儿化音的词语,给人一种亲切感,读起来具有音韵的美感,如“杂拌儿”“榛瓤儿”“零七八碎儿”“玩艺儿”等;充满北京地域味儿的朴实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等。    
14. 对祭祖,祭灶王、初一到初五不动刀剪、除夕守岁等活动,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迷信落后的、带来影响消极的我们要取缔,比如供奉祭品给神仙,正月初一到初五动刀剪是不吉利的,除夕灯火通宵、炮声日夜不绝等;积极健康的、有价值的我们应该发扬,比如男女老少过年穿新衣,门外贴红红的对联,包饺子吃团圆饭等。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两项”,立足考查“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中间可以加标点”错误,书写时,中间不加标点符号;“要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左边,下联在右边”错误,张贴时,要按照传统习惯(面对大门方向),上联右边,下联左边。
B项,“此联的上联语出李白的《月下独酌》,下联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错误,应该是此联的上联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下联语出李白的《月下独酌》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C项,“它们都表示解释说明”错误,第二处“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这个破折号是举例的作用。
故选DE。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运用和理解文章详略安排的作用的能力。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衬托、象征、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对比、联想、想象等。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详略的安排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来选择,突出表现文章主旨的内容要详写,反之则略写。
原文“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除夕与元宵节进行对比,它们都是热闹的,但更突出元宵节明月当空,更是一家人团员的好日子;元旦与元宵节对比,它们都是美丽的,但元宵节更是火炽而美丽的。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党,而都要守岁”,这是描写除夕的景象;“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除夕和元旦的情景进行比较;“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这一段写了除夕和元宵节;行文中,略写除夕和元旦,详写元宵节,在元宵节这天,年味儿达到了最高潮,更加突出元宵节张灯结彩的热闹;在元宵节这天,可以逛灯会,各式各样的灯火炽而美丽,带有北京的地方色彩,突出带有北京的年味的春节的特征。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语言口语化具体体现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进行细致分析,准确理解,认真把握即可。
原文“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句子中多带儿化音,给人一种亲切感,更加通俗,读起来具有音韵的美感;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 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展现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这些句子充满了的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对祭祖,祭灶王、初一到初五不动刀剪、除夕守岁等都是迷信活动,应该取缔”,对这个观点谈论自己的看法。这个问题可以辩证地看待。对迷信落后的、给我们带来消极影响的东西,我们要取缔摒弃;积极健康的、有价值的、给我们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的,我们要继续发扬。
原文“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祭灶王就是把灶王的纸像焚化,送灶王上天,有糖粘住灶王的嘴,让他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这种形式是可以取缔的;“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种说法是迷信的说法,可以摒弃。
“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这是新年新气象的表现,增加过年的喜庆,这是可以发扬的;“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过年一家人吃团圆饭,这是要推崇的;祭祖是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尤其是祖辈的遗留下来的好的家风家训,后人更是要继承发扬这种精神,这是积极健康的。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