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秦士录 宋濂 ①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能以力雄人,市门石鼓,十人舁,

语文试题 05-17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干要求,然后再逐一翻译各个加点字在每句中的意思,此题要求“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解释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切不可望文生义,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B项,“格其事不下”,便把此事搁置下来,“格”,搁置;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要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不能翻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养气”,培养浩然之气;“儒衣”,儒生的衣服;“服儒衣”,穿上儒生的衣服;“奄奄”,气息微弱;“徒”,只;“儿抚一世豪杰”,以……为儿,把一世豪杰当作婴儿;“何”,怎么。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第一,“则”,文言虚词,一般是断句的标志,所以,“则”字前应断开;
第二,“莫非王土矣”,“莫非”,固定词语,没有不是,表强调,没有哪一处不是大王您的疆土了,“莫非”前应断开;
第三,“得如弼者一二辈”,“得”,动词,“如弼者一二辈”,一两个像我这样的人才,“一二辈”,古代汉语中表数量的词往往后置,所以,“得如弼者一二辈”句子完整,在“辈”后应断开;
所以,画线句子应断句为: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在这里主要考查段落的作用。文章的段落一般涉及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内容就是段落大意;结构一般有过渡、承上启下、照应、铺垫等。
第一,从内容上来看。“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邓弼死后不到二十年,天下大乱;“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假使邓弼不死,一定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交代邓弼死后天下形势的变化,表明人才对天下的影响之大,暗寓作者为国惜才,讽喻现实的态度。
第二,从结构上来看,“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他的鬼魂不灵则已,倘若有灵,我知道他一定会因此而怒发冲冠的!与上文“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王欲鞭之。弼盛气曰”“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等内容相照应;
第三,从主旨表达上来看,第⑤段寄寓作者对邓弼的赞赏以及其不为时所用的愤懑之情。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首先要对作品的内容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注意答题原则,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有评论称本文围绕‘以力雄人’来塑造邓弼的形象”这句话,回答时注意熟读文本内容,仔细分析作答。
第一,“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集市门口,有面石鼓,十条大汉都抬不动,邓弼两手一用劲,抱起就走,文章开篇点明邓弼以力雄人,以举石鼓为例,表现其恃气力雄人。
第二,“‘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凡是经、史、子、集,任凭二位发问,如不能回答,便以此刀自刎!”两人便从诸经中,挑出几十个难题,连续发问。邓弼从容不迫,引据经典注疏,倒背如流,一无遗漏。写出其学力雄人,以其读书精博、读书养气的言行傲视俗儒;
第三,“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王欲鞭之。弼盛气曰……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一连撞倒几名士兵,嘈杂声惊动德王。德王打算抽他一顿。邓弼毫无惧色,用咄咄逼人的语气说……德王高兴得拍着大腿,连声赞叹:“真是壮士,真是壮士呀!”写出邓弼以其才力勇力获得德王赏识。
总之,全文围绕“以力雄人”塑造了智勇双全、豪爽狂放的英雄形象。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要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即“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邓弼,字伯翊,秦地人。膂力过人,称雄于世。集市门口,有面石鼓,十条大汉都抬不动,邓弼两手一用劲,抱起就走。不过,他老借酒使性,怒目视人,谁见谁躲。
一天,邓弼独自在酒楼上喝酒,忽见萧、冯两个书生从下面经过,不由分说,下来强拉他们陪着喝。两个书生平日就瞧不起他的为人,极力推拒。邓弼不由大怒,威胁道:“二位真的不识抬举,休想活命!哪怕杀了人亡命草泽,我也不能受你们的嫌弃!”两个书生迫于无奈,只得由他摆布。喝得兴起,便叉开双腿,大敞衣襟,拔出佩刀拍在桌上,咣当一声,说:“我邓某人也是粗知书理之辈,今日原本不是真心请你们喝酒,只不过是借机稍吐心中的不平之气罢了。凡是经、史、子、集,任凭二位发问,如不能回答,便以此刀自刎!”两人便从诸经中,挑出几十个难题,连续发问。邓弼从容不迫,引据经典注疏,倒背如流,一无遗漏。两个书生,四目相视,大惊失色,不敢再问。邓弼要来酒碗,开怀痛饮,披头散发,跳跃呼叫:“老子今天,镇服老儒啦!古时学者,重在培养浩然之气,今日书生,一穿上儒生的衣服,反而气息奄奄,光想凭着舞文弄墨的雕虫之技,小看天下豪杰。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啊?你们这种人,还是趁早算了罢!”这两个书生一向以多才多艺自负,听了邓弼此言,无地自容。
泰定末年,德王掌管西御史台,邓弼袖揣千言书,前往求见。门卫不肯通报,他便大声嚷叫:“你们难道就不晓得,关中有个邓伯翊吗?”一连撞倒几名士兵,嘈杂声惊动德王。德王打算抽他一顿。邓弼毫无惧色,用咄咄逼人的语气说:“大王为何不以礼节对待壮士?今天虽然号称天下无事,但东海岛上的部族(指日本),还没有称臣降服;西南众多野蛮部落,虽然说称臣进贡,却行使与中原皇帝一样的礼制,引起有志之士共愤。如果您能得到一两个像我这样的人才,让他们带领十万精锐善战的士卒去征伐,那么普天之下,就没有哪一处不是大王您的疆土了。大王您怎么不礼遇壮士呢!”
”满府上下听了这话,一个个吓得缩着脖子,舌头伸得老长,半天缩不回去。德王问他:“在兵败突围时,能够保护主帅安然脱险吗?”回答说:“能!”德王回头对身边的人说:“不妨让他试试。”德王暗中挑选了五十名武艺高强的精壮骑兵,先行奔赴城东门之外,然后,才让邓弼出发。等邓弼赶到,众兵便刀枪并举,向前扑来。邓弼虎啸而奔,士兵们连人带马,连连倒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德王高兴得拍着大腿,连声赞叹:“真是壮士,真是壮士呀!”并命令舀酒犒劳。邓弼接过酒来,并不拜谢,站在那里,一饮而尽。
德王亲上表章,向皇帝举荐邓弼。不巧,当朝宰相与德王不和,从中作梗,便把此事搁置下来。邓弼听说以后,打量着自己的身躯,不禁仰天长叹:“天生一副钢筋铁骨,不能立功万里边疆,只能老死于三尺蒿草之下。命该如此,生不逢时,还有什么可说。”于是,上了王屋山当道士去了。十年之后,默默死去。
史官按:邓弼死后不到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大地,方圆千里,百姓流亡,人迹罕见。连回归的燕子,都找不到可以筑巢的人家,只好栖息在树木之间。假使邓弼不死,一定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太可惜了。他的鬼魂不灵则已,倘若有灵,我知道他一定会因此而怒发冲冠的!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