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语文试题 04-12

6. D    7. B    8. A    9. A    10. D    11. C    12. D    13. B    14. D    15. C    
16. (1)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武”应为“使用武力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即“武德”。句意: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代词,这。句意:这是我的过错。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已,同“矣”。句意: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③共,同“供”,供给。句意: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
⑤说,同“悦”。句意: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⑥知,同“智”。句意: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③④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⑥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⑤是代词代“这件事”。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代词,它,代“郑国”;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B.代词,这件事;句意: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C.代词,它的;句意: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D.为副词,表婉商语气,“还是”;句意:我们还是回去吧。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②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
③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④名词作动词,结盟。
⑤名词作动词,驻扎。
⑥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东西。
⑦名词作状语,在东面。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中的“焉”是疑问代词,哪里。
A.疑问代词,何。句意: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B.兼词,在那里。句意: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
C.语气词,表感叹。句意:对您也不利啊!
D.疑问代词,哪里。句意: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为状语后置句。
A.宾语前置句。“之”是提宾助词。
B.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于晋无礼”
C.省略句。“以”后省略了“之”。
D.省略句。“军”后省略介词“于”。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D.《左传》中的“传”,意思是“解说经义的文字”,不同于“志”“记”。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分析不当,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是”,这;“过”,过错;“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2)关键词:“鄙”,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地,指郑国;“陪”,增加。
参考译文: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