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写作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高考作文范文 03-03
坚持读书
主题阐释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倡导读书,也就是倡导文明。读书在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书,是学习的过程,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是一种爱好,一种品位,更是一种责任。读书长智,读书达理,读书明德。冰心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开卷有益”已成为千古名训。读书,可以一览宏观世界,也可以洞察微观世界;读书,给人快乐、勇气和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美感;读书,是一次精神的旅游,读书,是和高尚的人对话,读书之乐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体会到。在现实中,有的人见了书就像饥饿的孩子看见面包,舍不得放手;但也有的人读书条件优越却不懂得珍惜……
题目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学学生会准备举行一次青春读书活动。筹备会上,学生会主席提出可以模仿中央电视台《朗读者》形式,并要求登台朗读者必须在高中三年中有过获奖经历。文体部长表示反对:“读书活动,应该关注读‘什么’,而不是‘谁’读。”学习部长也说:“读书就是一种生活常态,不必太讲究形式。”学生干部们垂询与会的团委老师的意见,老师说:“读书也需要仪式感,只是用什么方式读,需要我们慢慢思考。”
对这次读书活动,你有怎样的建议与看法?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关于青春读书活动的材料作文,材料由师生的四种观点组成。学生会主席提议按照央视的《朗读者》栏目的形式并且要求登台朗读的必须在高中阶段有过获奖经历,他的观点主要体现在读书活动的形式和人选方面;文体部长的提出朗读关注内容,不要关注形式;学习部长认为读书就是最好的,不要求形式问题;老师的观点是读书要注重形式,不过要认真思考用最合适的形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材料的内容的主体是读书,需要讨论的问题就是读书注重点在哪里的问题:是读书的内容还是读书的形式。相关立意有:①读书不搞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害死人);②关注读书的具体内容(内容才是最重要的);③读书的形式能够保证最佳效果;④读书的内容和形式都重要等。
写作素材
1.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的贴着标签,整齐的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把平时收集到的资料按不同门类放到各自的陶罐中。等到资料积累的可以写作时,便函将陶罐倒空,将资料整理成文。  
2.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百般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争中,从未停止过读书。他晚年回顾说:“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由于他一生读书不辍,成就了他渊博的知识,被誉为“学界泰斗”。
3.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4.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个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5.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有人更是警告:当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好长时间没读书了,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话,那你就已经堕落了。有研究表明,爱阅读的人常有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语言丰富、思维缜密;不阅读的人往往想法简单、语言贫乏,甚至细胞的分裂都比前者要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用知识祛除心中的黑暗,我们才能以更积极的姿态为人处世,涵养社会的底气和定力。
【佳作欣赏】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面对的读书的形式和内容,学生会干部就读书是把形式放到第一还是把内容放到第一议论纷纷,就我看来,读书就是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就是最好的形式。
王符在《潜夫论》中说:“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读书,就是一种与文化本身对话的过程:阅读诸子百家的文字,与那些生活在古代的先哲们进行思维的碰撞,体验智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刻体悟;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类史籍,能够统览世界变幻风云,感悟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兴衰更替的道理;阅读唐诗宋词,与那些或昂扬奋进、或沉郁顿挫、或哀婉缠绵的诗人对话,在吟诵品味中,发现艺术在自然、人生中的美好。
李刚在《读书》一诗中说:“每到古人名节处,慨然掩卷一沉吟。”读书,就是提高个人操守的过程: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阅读中,体验世间的美好,保持思想的活力;在“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的阅读中,体验人生的美好,得到智慧的启发;在“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阅读中,体验社会的进步,生养出浩然的正气。书之所在,即是诗和远方;思之所向,即是人与世界。所以,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培根在《论读书》中说:“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读书,就是提高个人能力的过程:读《论语》,能够让我们体会到孔子在礼义仁智信方面的要求,能够让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修身养性,提升个人的素质;读《道德经》,能够让我们科学地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能够客观、真实地认识这个社会。所以,孟德斯鸠感叹道:“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凡此种种的好处告诉我们:读书,就是读书本身;无论重不重形式,读书本身的功能并没有变化。所以,面对青春读书活动,学生会干部的每个人的观点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都有其消极的一面。但无论如何,我们要把握的底线就是:无论如何,读书一点要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因此,宋代的朱熹说:“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先概括作文材料,以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让读书成为我们一种生活常态。然后用“读书,就是一种与文化本身对话的过程”“读书,就是提高个人操守的过程”“读书,就是提高个人能力的过程”等三个分论点分别论证读书的好处;文章最后,总结读书的好处。整篇文章比较注重对古语的引用,引用古语之后,大多用排比的句式解说古语蕴含的道理,所以整篇文章语言规整、说理性强。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