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写作 中国精神,让世界了解中国

高考作文范文 07-28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以“代表复兴中学介绍‘中国精神’,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为副标题写一篇发言稿,在即将举行的中学生国际文化活动交流。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首先,明确写作对象,仔细揣摩材料所描述的情境,通过“中学生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可知对象为外国学生然后,明确写作的任务,主题为“中国精神”,形式为发言稿。材料中第一句指出对民族精神的坚守代代相传。第二句引用了鲁迅的名言,其中的关键词为“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这些词都是民族精神的具体诠释。第三句列举了自古至今的具有中国民族精神的典范人物,这些人都是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舍身为国的人,尤其要注意“钟南山”和“逆行的医生护士”,这是在有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反思中国精神的时代性。写作时,只要能够结合材料谈出对中国精神内涵的理解都视为符合题意。
材料的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的核心概念是“中国精神”,通过引用鲁迅的名言和从古至今的英雄人物,来阐释“中国精神”的具体内涵,这是写作的真实情境,考生写作时不得脱离该情境。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关键语句:“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对真理的坚守深入骨髓,代代相传,几乎成为潜意识。”这说明“中国精神”应是深植于每一个国人心中,己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事物,这是考生写作的大前提。
2.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要在即将举行的中学生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代表复兴中学向世界各国的中学生介绍“中国精神”,写作时应注意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要体现“中国精神”对“我”的浸染,以及“我”对“中国精神”的理解。文体限制为发言稿,写作内容应符合发言稿的基本规范。
3.价值判断的限制。题目中的“中国精神”是深植于国人内心,传承至今,影响至今的精神根脉,考生要有认同意识。命题人既然要求考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介绍“中国精神”,那么考生在介绍时,就应阐述“中国精神”的深层内蕴,尤其是对国人、国家、民族的积极影响,让活动参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精神”。
材料的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材料中所列举的人,无论古今,其身上所展现的不同“中国精神”,考生均可深入挖掘。“中国精神”就是“中国人的脊梁,中国人的浩然正气,中国人的为民情怀……”。立意,角度自由,考生可选择其以深入论证,也可提炼不同人物身上的相同精神特质;也可介绍“中国精神”如何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2.联想思考开放。考生可根据材料展开同类联想,省略号说明体现“中国精神”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支撑其论点的论据是丰富的,考生可根据已有储备有效调取。由“中国精神”这一核心概念,考生也可进行多维思考:何为“中国精神”?其有何价值、意义?……
【立意】1.中国精神,烛照未来。
2.中国精神,民族之魂。
3.国之脊梁,为国为民。
4.中国精神,浩气永存。
5.我所理解的中国精神。
【素材】“中国精神”在塞罕坝的绿色长城里,万山林木万山兵,不许黄沙过绿营;“中国精神”在港珠澳大桥的完美技术里,伶仃洋上“作画”,大海深处“穿针”;“中国精神”在嫦娥四号、天宫二号月球背面潇洒漫步的足迹里,而今吾辈探苍穹,扶摇直上广寒宫……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中国精神”;“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然后慨然就义;35岁的杨靖宇将军死后,被日军解剖,发现他胃里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在恶劣的环境下,他靠什么生存?靠的是坚强的意志,靠的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上下求索,为追求美政九死不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戊戌六君子之谭嗣同为变法慨然赴死……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精神”在塞罕坝的绿色长城里,万山林木万山兵,不许黄沙过绿营;“中国精神”在港珠澳大桥的完美技术里,伶仃洋上“作画”,大海深处“穿针”;“中国精神”在嫦娥四号、天宫二号月球背面潇洒漫步的足迹里,而今吾辈探苍穹,扶摇直上广寒宫。
2019年世界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横扫劲敌美国队,豪取七连胜。赛后,人民日报以女排精神为例,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精神。人民日报写道:你觉得什么是中国精神?一个字,拼!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还依然坚持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郎平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结构】作为发言稿,文章开篇先亮明发言的主题是向各位介绍中国精神,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然后概括性地解释什么是中国精神;接下来结合事例具体阐释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危难之时和新时代),中国精神不同的内涵;最后再次申明中国精神的内涵并呼吁大家:愿你读懂中国精神,更加了解中国。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