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精神脱贫才是真正脱贫

高考作文范文 02-0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11月23日,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经过8年持续奋斗,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中,国家制定了宏伟的战略蓝图,提供政策、资金等全方位的支持;各地方对点帮扶,深度合作,措施得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技术扶贫、教育扶贫……全社会共同参与。扶持帮助为贫困地区输入强劲的新鲜血液。
贫困地区人民没有坐等支援,积极行动,艰苦奋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扩大就业;扶贫干部深入基层、无私奉献,精准到人;互联营销、直播带货、网红IP……新途径、新思路开辟脱贫道路。自力更生使贫困地区具备强大的造血能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防止复贫返贫,与贫穷的战斗还在继续。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综合以上材料确定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精神脱贫才是真正脱贫
随着11月23日,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经过8年持续奋斗,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物质上的扶贫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精神上的脱贫还任重而道远。
贫穷大可分为物质上的与精神上的两种。有资本流动的地方势必有着相对贫穷的人,这或许成为大多数的状况。有人挥金如土,一场婚礼可斥金上亿;也有人挥汗如雨,一天忙碌也仅有二三百的收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日渐丰富。而精神贫瘠现象不为罕见。曾经一言不合就逼停飞机;因为家人来晚了就扒住高铁的车门不让列车开动……飞机闹,高铁闹,汽车闹,医院闹此起彼伏。在自我维权意识高度普及时,缺乏规则与法制意识显示富者的精神贫瘠,在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从未如此凸显,原因是“大爷心态”。
增强软实力,在贫困中享受富有的情调。这一切的前提都在于,真正的富有应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真正的贫穷应是知识严重缺乏而不是物质暂时缺少。历史告诉我们,物质贫穷并不能阻止我们变得“富有”。“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行百里求学的宋濂,成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范仲淹“划粥”苦读,最终修得“下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亘古大志。更有闻鸡起舞,凿壁偷光苦读的典范……华北之大,竟放不下平静书桌的岁月,西南联大学子迎艰克难,最终大都成为国之栋梁。贫穷,不是愚昧的借口;富贵,不是厌学的理由。
没有精神富有,物质再雄厚也总会清零。《三字经》说得好:“人遗子,金满盈;我遗子,唯一经。”读书能够获得知识,知识往小里说能改变生活,往大里说能改变命运,这是不争的事实。物质资本总会消耗又通胀时刻,唯有精神上的资本会持续保值。在知识经济的大时代,有多少一贫如洗负债累累的老赖,曾是令人羡慕的富翁;又有多少新生代首富展现了“后浪”令人羡艳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富有的魅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精神脱贫最重要。
当然,不可否认物质贫穷精神难以脱贫。没有物质保障谈何精神升华?深陷眼前苟且又何能追求诗和远方?贫穷时“腹有诗书气自华”方能改变,富有时更需多一些“贵族气”方可提升。
李嘉诚、马云和盖茨等人为人们树立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榜样。贫穷与富有,物质与精神,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避免落入恶性的陷阱,读书才是进取的不竭动力。
【审题】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