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语文试题 02-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二)
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武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侍之。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侍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
未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驻扎
B.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盟誓
C.武往说师,老母系之     系:挂念
D.君恩四海,天下惠之     惠:得到恩惠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言于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武以口舌还军秦晋    厚赏以利郑也
C.乃烛之武之兄文也    使杞……成之,乃还
D.郑伯愕然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烛之武深明大义,具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辩论技艺。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觉得这次举荐烛之武有功,要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
D.史臣认为,导致郑国从安定陷人危局的原因并不是郑伯设立奖项,而是郑国上下抢夺别人的功劳、嫉贤妒能的风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

答案
10.B(盟,名词活用为动词,结盟。)
11.A(A.都是介词,相当于“对”,B.介词,相当于“凭借”连词,同“而”,表目的。C.副词,相当于“原来是”/副词,相当于“才”。D.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连词,相当于“然而”。)
12.C(“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无中生有。)
13.(1)晋国,哪里有满足的啊?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便)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厌”“封”“阙”“焉”各1分,句意1分)(2)烛之武,是个善于舌辩的士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退了秦国的军队,功绩很大,受到重赏,这是上天的法则。(判断句1分,“以”“莫”各1分,句意2分)


 
喜欢发布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